NEWS CENTER
人生短暂,好好生活在每一寸当下。
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之后,朋友圈里对于不健康生活习惯带来的恶性疾病的讨论久久不能平息。
现实中,大多数中国男人都是这样,永远抱着生活必须先苦后甜,今天的苦逼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这样的念想支撑着。
可殊不知,我们有的时候以为自己会活很久,却怎么也想到,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夺走一切,不发一点警示,不留一点余地。
于是就有人当头棒喝:此刻连当下都活不好,又有什么能力能拥有幸福的明天。所以,高晓松所阐述的北欧的幸福生活,被高度向往起来。
纳唯亚一直致力于以品质家具为中国消费者营造北欧人的幸福生活,然而幸福生活不仅仅是表面的光鲜亮丽,当我们了解了北欧人幸福的生活的本质,再看看周围触目惊心的现状,不妨坐下来反思一下,生活的初衷究竟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离健康和幸福越来越远?
01
中国人过着越来越繁忙的生活
北欧人只关心今天过得幸不幸福
北欧国家没有高楼大厦,人们穿着朴素,开着旧车,吃着简单的食物,每天晚上七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地,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,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。
北欧人的不攀比不讲排场,只关注当下,用极简的生活理念享受着美好的当下。在北欧,你穿爱玛仕或者穿优衣库,他们都不会有羡慕或者鄙视的目光。他们只会关心自己今天穿得舒适与否。
北欧国家人少地多,但道路却明显比德国要窄。在城市里,直道很少,大多是小巷。
当地人开的私家车也都以小为特征,很多人则干脆骑自行车上下班,环保对他们不仅是一种时尚,更是一种高尚。
当我们内心的欲望值越来越高,物质的攀比心越来越高,幸福就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远。
开豪车,住大房子,读名校,到底是我们的实际需求,还是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使得自己的物质攀比欲望在不断的攀升。
日本的日野原重明先生曾经在《活好》一本书中所说:
活出真实的自己:第一,不在于身外之物,第二,不被他人评价所左右,第三顺其自然,不要勉强。
那么,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有多远?
到底我们穿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我们有钱或者很有品味,
还是我们吃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我们有钱或者很有品味?
我们住大房子开豪车到底是为了让别人看我们觉得很成功,
我们的一切都在演一个成功者还是在真正做自己?
我们正在失去了自我的同时更失去了真正的幸福。
02
中国人买买买成了生活的常态
北欧人的简约生活
降低物质的欲望。回归安静的心灵温度
在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,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网络环境都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消费和购买欲。网红店打卡趋之若鹜,双11爆发式购买。
日本人曾经在一篇报道里分析过中国人消费欲强盛的最大原因:“中国有着想通过消费来确认自由、表现自我的欲望,年轻人更加以炫耀消费,试图证明个人身份”。
相比之下,北欧苛刻的天然环境,使节约的习惯成了必须:饭不能不吃,但不必太好;钱不能没有,但不必太多。
北欧人的简约传统随处可见,穿衣打扮,不论贵贱,但求合适,符合自己的气质,凸现自我个性。
七八十岁的老太太,米色风衣、呢裙、淑女皮鞋、英国女王式的头巾,气质优雅地走在街上,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。
巷尾街头遇到朋友,咖啡馆是首选。一杯咖啡15克朗,就是一杯浓郁可口的卡布奇诺,也不过25克朗左右。
这样,沐浴着太阳,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和朋友舒服惬意地打发掉了。
03
中国人嘴上说着养生,身体却在轻生
北欧人只注重身体和心灵的平衡
“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,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,并不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。”
有多少人,一边熬着最久的夜,一边敷着最贵的面膜;
有多少人,一边收藏养生指南,一边拼命加班到深夜;
有多少人,一边天天酒局夜夜买醉,一边往杯子里放枸杞;
……
嘴上说着养生,身体却在“轻生”。这应该是中国人的常态,很多人,白天还嚷嚷着健康生活远离癌症,一到晚上拿着手机根本放不开,一刷就是到凌晨。
刷手机只是行为表象,而真正的行为习惯的背后是白天工作学习的巨大压力,导致内心的孤独,压抑,匮乏,找不到排解的出口,而手机成了最好的依赖。
相比之下,北欧人高效与高度自律的生活,十分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北欧人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,必然要提高工作效率。为了更高效,北欧人总是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创新,如何把更多的工作交给机器,而让自己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。
阅读,踢球、手工活、弹钢琴、画画、饭后散步……这些都是北欧人自我休整、充电的方式。越经常这样做,越能感受到它的好处,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,生活的习惯变得规律,幸福感也倍增。
04
中国人是丧偶式家庭
北欧人有全球闻名的超级奶爸
家庭陪伴是北欧人最重视的日常
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:为什么说父爱如山,意思就是当爹的就像座山在那矗着一动不动。
中国家庭,大部分都是“丧偶式婚姻,丧偶式育儿“。多少父亲借着以工作,应酬,朋友聚会为理由不带孩子,即使在家,也是端坐如山,完全不插手带孩子的事。
我们先不用责任来约束任何人,单从健康的角度,这些父亲,正在丢失最宝贵让自己能够减压,身心平衡的最好方式,正在丢失一份最弥足珍贵的快乐。
而在瑞典街头,你可以很容易就看到一手推着婴儿车,另一只手举着咖啡杯的男人。他们被称为 “拿铁咖啡爸爸”。
男人们约伴遛娃,很和谐有没有?!
北欧人的家庭观念很强,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“加班应酬”为由,牺牲与妻子、孩子在一起的时光。这样的家庭生活成为他们幸福的源泉。
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,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不开电视机的“家庭时间”。
他们一起做饭,做游戏,讲故事,聚会,很少有人在外留恋。即使要加班,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。
一位叫Fredrik的爸爸说:“我一天不看见我的孩子,不给他讲故事,不在他的小额头上亲一下,我就什么都做不了。如果错过了孩子叫第一声‘爸爸’,我可能恨不得撞墙。”
他们认为,最好的时光就是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爬上膝盖,向自己要一个拥抱。
这种时候,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,非常幸福。
高晓松被北欧,李咏被癌症后,我们是否要自我反省呢? 一辈子忙忙碌碌,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?什么才是真正最终的追求目标?
没有幸福,没有健康,那些所谓的物质和金钱,又有何意义。
北欧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“生活品质”。中国人总以为,有钱才可以买的来生活品质。
然而,生活品质不是用昂贵的东西堆砌出来的物质,而是通过观察、感受、体验、实践,而演变出的一种生活态度。
“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”松浦弥太郎认为:“最好的用钱之道,是把钱浪费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。”
因为钱是可以储存的,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,你怎么花时间,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。
花时间,用心去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。一日三餐,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,用心地去感受,去体味,去和这个世界,和人发生最美好的链接。学习北欧人的生活态度,将幸福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。人生短暂,好好生活在每一寸当下。
名庭整体家居
—《雅居》智造—